看待死亡

這些年來,參加的告別式比喜宴還多,我才30多歲啊!這樣的情況一點也不合理。抗癌雁群不斷有人離開,又有新成員加入。面對親密夥伴的脫隊,我從一開始的悲慟不已,到現在坦然接受,就像在送一位朋友遠行那般的心情。

莊子在妻子去世的時候鼓盆而歌,這是大家熟知的故事。起初他對於妻子的死感覺哀傷,但想通以後,知道生死變遷,就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運行,既不能改變,也無法抗拒,於是接受現實,順天安命。

人從出生開始,就往死亡前進,身體若好好使用,或許能超過平均壽命,但如果不愛惜它,可能很快就報廢了;但無論是達官貴人或是販夫走卒,誰能逃離死亡呢?死亡,就如同晝夜交替、四季更迭般,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。死亡也是大自然的循環,當生命消逝,一切終將回歸塵土。

面對任何人、事、物,抱持「一期一會」的態度

面對癌症復發或抗癌的狀況,我們當然會感到難過害怕,這是很自然且正常的反應。當我的化療藥物出現抗藥性時,肺癌引起的症狀全都回來了,又開始不停咳嗽、肺部產生積水。之後的治療會順利嗎?過往努力的方向錯了嗎?越想這些問題就讓我越感到不安。我躲在房間大哭一場,找幾個知心好友聊聊,心情平復很多,也決心積極面對接下來的考驗。

「一期一會」源於日本茶道,意思是這次相會無法重來,是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相會,故賓主須各盡其誠意。延伸到茶道以外,指一生一次的機會,當下的時光不會再來,需要好好珍惜。

生病前的我,個性直率也很火爆,如果有人欺負我,我一定會想辦法整回去,隱忍這件事在我身上沒有發生過。雖然有人會說,如果你被瘋狗咬,難道也要咬回去嗎?但就算我不會咬回去,可能也要踹一腳或丟石頭才會甘心啊XDDD。罹癌後,衝動的個性收斂許多,“死”字當頭,還有什麼好計較?如果你知道眼前這個跟你一向不合的同事即將死去,你還會跟他爭執嗎?可能你還會邀他共進午餐,讓你們的交往有個愉快的結束。

世界上沒有偶然,有的只是必然。每個人一生所遇到的人、事、物,都是一種緣份。生命無常,我們要珍惜所有的緣會,把握相聚的有限時光。

想超越死亡,就更該認真生活

罹癌之後,死亡這個出生以後就被擱置的議題,突然從一個早被遺忘的角落出現,而且巨大到讓人難以無視,幾近窒息。而死亡,真的是一個張牙舞爪,等待吞噬我們這些癌友的怪獸嗎?每個人都要面臨死亡,並非只有癌友需要面對,我們為什麼又會如此畏懼難當呢?

死亡的議題,其實就是生命的議題。正因死亡不可避免,我們更要把握當下,積極過每一天。存在主義大師Irvin Yalom在《Staring at the Sun: Overcome the Fear of Death》說:「若一個人沒有認真地活過,面對死亡時候的焦慮就越大。若一個人無法好好地去體會生活,就越害怕死亡。」

人生最大的恐懼不是死亡,而是沒有好好認真去活!兩度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我,給自己的目標就是把握每分每秒,享受當下的快樂,開心過每一天,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活。只要能活得精采、活得豐富,哪天真正的大限來臨時,必然可以微笑以對,坦然地說:「我此生無憾了。」

唯有愛能恆久

「人與人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,而是我就在你面前,你卻不知道我愛你。」這不是我在演偶像劇的對白,而是要跟大家說生死之間最重要的主題「愛」。

死亡,讓我們與所愛的人,與世上所有關聯的一切分開,似乎是把我們獨自一人孤單地拋入了宇宙中。好像沒有去過的人能告訴我們,死後的世界是如何。

臨終關懷之母Elisabeth Kübler-Ross在《Life Lessons: How Our Mortality Can Teach Us About Life and Living》寫道:「死亡不過是從此生過渡到另一個沒有痛苦或煩惱的世界。當我為逝去的親人悲傷,這個信念讓我知道所愛的人安然無恙,將來我們會再相見,且所愛的人在我離去之後必然會受到眷顧。我將微笑看著他們,繼續陪他們歡笑。如果他們不相信來世,我就會扮鬼臉,說:『哈哈,我好端端在這裡呢!』我確知世上能恆久存在的唯有愛,我會非常懷念這一生以及我曾愛過的每個人。」

正因為愛能恆久,我們要在日常的時候,適時表達出來,讓你所愛的人知道你有多麼愛他們。

很感謝我周圍總是充滿著愛,就算有一天我要與大家說再見,也會在這些不會消逝的心靈連結中,充滿幸福地、微笑著與大家道別。